User:Zhaigemi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漫说最高法院

昨天上午突然接到最高法院立案庭一位法官的电话,说自己代理的一个申诉案件中有些材料看不清楚,需要核对原件,法官还问当事人是否在北京,需要向当事人了解一些情况。

放下电话,赶紧给当事人打了个电话,让他带上所有的原始案件材料速来北京。

今天下午两点,当事人打电话说已经到了北京,我随即给最高院的法官打电话说当事人已经到了,法官即刻表示那就赶紧过来吧,但加了一句,“如果在3点钟之前赶不到的话,就等明天吧,因为时间太短恐怕说不清楚”。

我和当事人立即从不同方向赶往位于东交民巷的最高法院。好在当事人当时离的并不远,而我则是紧赶慢赶,终于在两点五十分到了最高院的门口。进了传达室,核对了身份和预约事项,填写了会见单,即可以进去了。我还以为要进行安检,但出乎意料的是,那位看着安检通道的工作人员说,无须安检,直接从大门进去即可。

老百姓如今的法治意识和法治需求是越来越强,但我们国家的法治水平特别是法院的审判水平和审判能力恐怕还远远不能跟上百姓和社会的需求。全国各地、各个层级的法院甚或同一法院不同法官之间审理案件的水平可谓是千差万别。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因为法律本身就是一把带有弹性的尺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国家的最高法院,其所承担的责任就是重上加重了。基层法院可以百花齐放,千差万别,但是最高法院不能。法院本身应该是社会的最后一道正义防线,而最高法院又是最后一道正义防线最后一道防线。

所以,最高法院的大门对于作为律师的我来说,总是带着某种神圣和威严,如果能进入最高法院大门,那自己一定是视如朝圣般。

但是,此次前往,朝圣之情却早已消亡。如果你去过最高法院设在北京南站附近的上访接待处,看过那些从全国各地来上访的百姓,看过周围那脏、乱、恶的环境,所有的神圣和庄严都会被空气中弥漫的阵阵骚臭冲的荡然无存。你很难把那个地方和我们国家的最高法院联系在一起,但它却就是货真价实的最高法院信访接待处。

当然,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东交民巷的最高法院,则完全是另一副天地。笔者今天也是第一次踏进位于东交民巷的最高法院,也许是因为见过了南城最高法院信访接待处的另一番景象,所以,早年积攒的那点朝圣之情却再也找不回来。

不过,和法官关于案件的交流还是令人满意的,最高法院法官的兢业精神还是令我钦佩的。

法官的办公室不大,四四方方,普普通通,大概也就十几平米的样子,就是这样一间不大的办公室竟然还是两名法官共用的。我和我的当事人去了之后,法官让我们把靠在门口的两把椅子搬过去,并排和法官坐在一起,讨论一些有关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

厚厚的卷宗,法官看的很仔细,其中有些资料因为多次复印,已经字迹模糊了,法官让我们把原件拿出来一一核对。核对完后,法官说,楼下有复印的,把那几页重新复印一下,不过人家复印要收费用。法官提到复印要收费还十分客气,好象不好意思一样。后来我去复印,以为复印费要很高呢,谁知一问,也就一元一张,A4纸的。想想今天早上刚从工商局打印资料,两块钱一张,还没的可以选择,最高法院收的复印费可是一点也不贵,再说人家也没让你一定要在那儿复印。

罗里罗嗦,就这些了。

                      翟格民于2007年7月26日深夜